哲學和心理學上都承認“一元論”,即物理的大腦會產生主觀精神,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是一體的,精神意識是物理的身體的產物,但是反過來精神意識會影響到物理上的身體。
我們人通過與環境動態交互,針對不同的環境輸入產出不同的輸出而產生適應能力,如果這個環境是長期的,那么就會從深層次上對我們產生意識層面的影響,即我們所說的生命的“認”的能力,長期固化,我們就會構建我們對待世界的模型,并且在與環境對抗和適應的過程中,產生對待世界的固定模型,就會形成對人面部的一些具體的深層次的影響,進而產生變化。
我們為什么能通過面相解讀一個人的運勢,但是卻不能解決當下一個人的具體行為,因為行為是收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對方的態度、自己當時的心情,但是面相總結出的是長期的規律,可能有一次不按照這個規律來辦事,但是這個規律是在長期行為中形成的,是在面對事物時的認知長期影響產生的,是符合一個人性格,從而判斷對待事物的態度而產生的規律。
所謂面相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對認識環境主體所進行的模型表征的展現。
面相學的產生的目的是為了將認知世界的主體放入模型之中,成為模型的一份子,并根據自己的模型與周圍環境產生適配。
比如說一個人面相上的某一個部位有缺陷,因為這些缺陷是長久的和環境互動產生的,當某一個部位的缺陷或者有比較好的面相時,很多對待事物的認知便固化形成了,但是這種面相形成后并不意味你會喪失關于事物的意識和認知,只是相關的意識和認知無法再利用那個物質形式進入到這個向度來。你無法喪失意識和認知,因為它的本質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你只能喪失你所擁有的東西,但是無法喪失你“是”的東西。
經驗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關注 命運風水面相手相 補齊經驗!